這幾天聽了謝金魚與曾寶瑩心理諮商師的 podcast,對於陪伴與親密這個課題有很大的感觸,想著那我有空要好好寫一寫關於這個課題。
___
好友都知道我只要感情順了,情緒順了,什麼就都會很好。
我也在想那怎麼辦,又不是我想要順就可以順。
陪伴的需求對我來說也很重要,但是也不是誰都可以。
早上跟朋友聊天,聊到身材好的困擾就是會被吃豆腐,以前遇到的狀況很多很糟糕,就是會被以關心、朋友的狀況吃豆腐。
我覺得對我來說,如果都在前面講好好的,那就不會有那種讓我很困惑的情況發生。
可是如果只是陪伴聊天什麼的,就被吃豆腐,我其實心裡會很困惑,以前也不是沒有因為這樣而交往,但是最後也都不是很好,畢竟不是好好相處認識一陣子以後的交往狀況。
大概就是這樣:欸?我們不是朋友嗎?你為什麼要牽我的手?為什麼摟我?那我們是什麼關係?所以你喜歡我嗎?我們要交往嗎?不然呢?
這就是我 25 歲以前的交往狀況。
六爻身體就是很多體驗都在『我是誰?我在哪?我在做什麼?』的狀況下,莫名其妙的體驗了,然後就又覺得『為什麼我要遭受這些啊?」
現在 42 歲的我,要去回想以前的情況,真的是一片模糊,有時候只是為了生存而出於本能做出回應,每段銜接都很快速,也沒有什麼時間去好好停下來看看,就繼續下一段感情。
直至現在,此時此刻,我才有那種『耶~我真的停下來好好整理三十歲以前的經驗了』的感覺。
___
關於牽手,對你重要嗎?
你有沒有那種牽著對方,從對方牽你手的方式,就感覺這個人不對的感受?
光是他牽你的時候的肢體語言,是十指緊扣、手心貼和、放鬆、還是輕慢的感覺,就可以知道兩個人到底有沒有親密。
還是你是聽覺派的,有些人的聲音,對你來說不管怎樣你聽了就是酥麻,不管他提什麼要求,都是對對對,你說的都對,你說的都好?
又或者你是視覺系的,你就是個顏狗,光看長相、身材什麼的,你就整個很有感覺?
不!你堅定地跟我說:小孩才做選擇,我都要!
___
你有想過在你的設計裡面,又或者是你的體驗裡面,怎樣才親密,陪伴也不代表親密嗎?
最重要的親密關係是跟自己的親密關係,當你明白自己的需求,你才能夠跟對方表達自己喜歡、不喜歡被怎麼對待。
這是我花了五六年去做性諮商,還有跟好友聊天得到的體驗,當我明白我就是很容易緊張,我需要花時間慢慢來,我就不會逼自己一定要多快接受,我可以開口表達我是怎樣的人,讓對方理解。
兩個人才能夠和諧跳一場舞,我覺得親密關係,好像是好好舞一場,很細緻敏銳底覺察對方與自己的需求,才不會生硬地踩在對方腳上。